八戒笔趣阁 > 都市小说 > 罄竹难书 > 第826章 身材堪称极品看了就想

第826章 身材堪称极品看了就想

 相关阅读:
    江南四月,雨打芭蕉,南都城里却是官风猎猎、人心如江面水,平静表面下尽是涌动的暗潮。顾怀瑾端坐于机务房的小书斋里,案头摆着最新送来的南都密信、机密账簿,还有一只新换的茶盏。茶刚倒上,没喝,半盏浮沫摇曳着小舟似的浮沉。窗外风声呼呼,吹得他心里也难免有些波澜。

    自夜遭刺杀后,怀瑾被推上了南都官场的风口浪尖。外人皆说他命大福厚,能在黑夜杀手刀下保命,更有人私下传他乃是朝廷密探、江南旧党余孽——可惜这帽子,戴着既沉重又滑稽。他既无密探的通天本事,更不敢自认是什么逆党,只能在南都衙门里学那田间老鼠,左右逢源、谨小慎微。眼下,他最关心的,是一封突如其来的家信。

    家书来自江南老家,一道快马夜奔,两层封蜡,烙印竟是顾家嫡房特有的“合寿”双鱼纹。信上寥寥几句,却如五雷轰顶:

    “府中又有变,父兄被扣县中,狱中环境恶劣。李宏借机寻仇,四下告状。县尊模棱,村正乘机敲诈。家中老小惶惶不可终日。惟冀怀瑾见机而行。——怀瑜草”

    怀瑾看罢,险些掀翻茶盏。他闭眼深吸几口气,强自镇定。此番家变,来得又急又狠。谁都明白,如今南都清洗大案在即,顾家旧案未明,稍有不慎,就是灭门大祸。

    他很清楚,家族危机真正的核心不在地方官,也不全在县城村正李宏那等小人,而在南都与京中数家大势力的暗流中。现在,自己若只知冲动硬拼,便正中人下怀;只有智取、巧谋,方能解围。

    他决定以书信往来、计中有计,联合府中与南都各方势力,营造一场“以彼之道,还施彼身”的大戏,救父兄于囹圄。

    想下手,先得明白敌人棋子落在何处。怀瑾首先将家信按原样回封,遣人送去机务房罗文书处请教。罗文书乃顾家庶支,性子极谨慎。他看罢苦笑:

    “南都府衙近月查案如割稻草,各方盯着顾家不放。你家书一旦流入县尊、李宏手中,怕是会变成不利证据。你务必谨慎——千万不能直接写名讳、案情,只能以曲笔行文,藏头露尾。再者,要让官场诸房互相掣肘,让他们自家争斗中,漏出救人缝隙。”

    怀瑾若有所思。他翻出案牍房与刑房文书,暗中留心数日。很快,他发现一个不寻常的现象:近日南都府衙新到“上谕”,命各房文书上报乡绅家族关系、藏书名册。案牍房新主事姜恺与机务房邓主事暗中较劲,两人争相邀功,却互不信任。刑房则有人与县尊走动,传闻暗里收了李宏重礼,欲“查处江南士绅余孽”。顾家眼下,正处于刀尖之上。

    而且更难的是,书信流转之间,稍有破绽,便可能被宫廷谍报司盯上。南都城内最近有不少“书生案”被以莫须有罪名处置,后人连尸骨都找不着。

    怀瑾计上心头,取过上好宣纸,起草两封信,一明一暗,分投两路。

    明信以江南顾家子弟身份,致书刑房、案牍房两路头目,措辞委婉,诉说“家族蒙冤,唯盼明察”。信中处处以“士族清流”自居,故意暗指机务房新贵“擅权徇私”,借南都旧党为掩护,激发诸房互斗心思。

    暗信则交由罗文书转递,专写给沈望之。沈先生虽名为顾家老友,实则南都士林幕后推手,宫廷中颇有根脚。怀瑾在信中详述县尊与李宏勾结、构陷顾家诸事,请求沈望之“明察秋毫,动用暗线施以援手”,同时承诺日后若能救家,顾家余脉必效死力报答。

    信写毕,他自嘲一笑,忍不住叹道:“一介书生,终究也得下场玩命,学那江湖快意恩仇。”

    两信发出,怀瑾并未坐等回音。相反,他暗中活动,常在机务房、案牍房之间游走,明里帮忙核查书案,暗里却收集各家把柄。他甚至找机务房主事邓笑面阎王闲谈,言语间隐约泄露“刑房有意结案邀功,案牍房却欲查个水落石出”。邓主事眼中闪过一丝阴鸷,答道:

    “顾公子可真是机敏,连本房动向都看得清楚。只盼你莫学那投机钻营之辈,做事留三分情面。”

    怀瑾皮笑肉不笑:“邓主事放心,学生向来以诚待人,只是,江南大案,谁也不愿被当枪使罢了。”

    转日,城中忽传风声:有文书途中被劫,信使受袭,数件官信遗失。南都城陷入恐慌,各房互相猜忌。怀瑾急查,才知送往县尊与刑房的明信,果然中途失踪,极有可能落入有心之人手中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江南顾家狱中,父兄突然被加重看管。有人传来密报,李宏使人假传县尊之命,夜半送饭时下毒,幸亏顾怀瑜机敏,察觉不对将饭菜倒掉,才保性命。

    怀瑾得报后,夜不能寐,反复思索如何应变。关键时刻,沈望之的回信送到,寥寥数句,却字字千钧:

    “南都府中风雨欲来,刑案三司有异动。家中之事,已嘱暗线设法,君切记步步为营,莫与李宏正面冲突。三日内必有转机,且观其变。”

    怀瑾一颗悬着的心,稍稍落定。他暗自打定主意:必须主动出击,不能坐以待毙。

    沈望之信后第三日,南都案牍房忽以“江南藏书案证据不足”为由,上奏要求复查。机务房邓主事见机,顺势推波助澜,指责刑房“徇私包庇,冤及良善”。三房暗斗,县尊左右为难,朝中新贵又忽然下密旨:朝廷主张“以安为主”,不得无端株连江南士绅。

    正当县尊与李宏犹豫时,忽然有人暗中揭发李宏私吞抄家藏书、贪赃枉法。案情一夜反转,县尊为了自保,立刻将李宏停职查办,顾家父兄则在一夜间得释,还算体面地回了老家。

    怀瑾得此消息,只觉胸口一松。可他并未庆幸太久——他知道,这一次虽然“救人”成功,却把南都三房、家族残脉、乃至朝中宫廷暗线全都搅动了。如今顾家已彻底暴露在风暴中央,风雨欲来之势,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猛烈。

    这天夜里,怀瑾独坐于机务房后院,望着南都夜色。院中樱花吹雪,风中似有细雨。他低声自语:“救家之路,不过刚刚开始。接下来,才是真正的生死博弈。”

    月色渐深,怀瑾忽觉身后有异动。转头望去,只见罗文书手执一封密信,神色凝重:“顾公子,大事不好——今夜京中来信,太皇太后密诏南都,点名要查顾家‘通敌之罪’,有人要动你了!”

    怀瑾接过密信,指尖微颤。窗外夜雨骤急,仿佛风暴就在下一刻降临。